先天性肌强直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病例点评从易损期开始,受体阻滞剂的 [复制链接]

1#
皮肤白癜风专家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ufang/171218/5941903.html
心衰出院前和易损期是优化治疗的关键时机

流行病学研究显示: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达1.3%,即大约有万心衰患者[1],其中缺血性心衰的比例超过50%[2]。“易损期”是指心衰出院后的2~3个月内,口服药逐渐优化剂量的阶段,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可分别高达15%和30%[3-4]。这一时期,许多患者血液动力学和临床状态尚不稳定,可伴有静息心率增快、血压偏低等,若管理不善,易出现症状加重,甚至恶化为急性心衰。58%的患者在出院前心功能NYHAⅢ-Ⅳ级,心衰症状控制不佳[5]。因此国内外心衰指南均强调出院前和易损期心衰管理,包括优化出院前后的口服药物治疗,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加强监测和随访等,以改善易损期心衰症状与预后[3,6-8]。

易损期心衰患者的治疗困境01基于“金三角”的心衰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依然不足

临床数据显示,即使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RAAS抑制剂的心衰患者中,1年死亡率仍超过20%[9]。在严格使用“金三角”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中,缺血性心衰的年均心血管死亡率仍高达8.1%[10]。因此,为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,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,仍需优化心衰,尤其是心衰易损期的管理策略[5]。

02易损期心率管理依然不佳

既往多项研究已经证明[11-12]控制心率对优化心衰易损期与长期管理的临床价值。通过降低心率既能够缓解心衰症状,也能改善临床预后[21-23](图1)。中国心衰指南推荐:心衰患者心率控制目标为60次/分左右。对于合并LVEF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,根据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指南,可将心率控制在55~60次/分[3,20]。

图1持续心率升高促进症状恶化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机制

由于易损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并不充分[13],心衰患者出院及门诊心率控制均不理想。China-HF研究显示[2],我国心衰患者出院平均心率为83次/分,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70%,平均剂量不到目标剂量的20%。QUALIFY研究显示[14],我国心衰患者门诊平均心率为78次/分,也控制不佳。

03β受体阻滞剂在易损期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

β受体阻滞剂在易损期临床应用不足,与其药理学作用特点,患者血压、心功能、合并疾病、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。中国心衰指南指出[15],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生物学效应需持续用药2~3个月才逐渐产生,初始用药主要产生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力,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。SHIFT研究显示[16]:我国心衰患者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原因为低血压或头晕(41.3%),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(30.4%)、心功能不耐受(15.2%);β受体阻滞剂未达靶剂量的原因为乏力(45.8%)、低血压或头晕(47.5%)、心功能不耐受(14.1%)。

从易损期开始,伊伐布雷定是β受体阻滞剂的“好搭档”01伊伐布雷定显著改善易损期心衰症状,提高LVEF,降低再住院率。

伊伐布雷定为特异性的窦房结If通道抑制剂。OPTIMIZE研究显示[11],心衰患者出院前联合伊伐布雷定,治疗1个月,可显著降低心衰失代偿症状与住院的发生率(1.53%vs8.57%P=0.);并显著提高LVEF(5%vs0%P=0.)。

BEAUTIFUL研究超声亚组分析[17]纳入例缺血性心衰患者,与常规治疗(包括β受体阻滞剂)+安慰剂组相比,常规治疗+伊伐布雷定治疗12个月,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,提高左室射血分数。(图2)。

图2伊伐布雷定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衰患者左室重构与左室射血分数

02

伊伐布雷定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具有协同互补作用,有助于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上调。

研究发现,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以在降低心率的同时,增加每搏输出量,最大增幅可达51%,在应用早期即可改善心功能,从而也能够使患者更好的耐受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上调[18]。

在真实世界中,伊伐布雷定对于缺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如何呢?医院的一例病例很有代表性。

病例作者:医院陈海敏

病例简介:一例45岁的男性患者,因反复活动后胸痛、气促1年余,加重1月余入院,诊断为:冠心病,三支病变(缺血性心肌病、心功能NYHAIII级)、2型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。

治疗过程:

患者入院时心率(76次/分)、血压偏低(98/65mmHg),入院后使用比索洛尔及伊伐布雷定2.5mgbid等治疗;患者因费用问题无法接受外科手术,故行PCI,于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,出院时心率为65次/分,出院带药为比索洛尔及伊伐布雷定5mgbid等。

出院1个月后随访,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(NYHAⅡ级),心率降为56次/分、血压/67mmHg,左室射血分数(LVEF)由入院时28%提升至32%。患者3个月后入院行第二次PCI术,于右冠植入2枚支架,术后1年复查,LVEF提升至54%。(图3)

图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LVEF随治疗时间而改善

病例点评:此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住院时心功能差、心脏明显扩大、心率增快而血压偏低。入院后即开始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。一方面伊伐布雷定在降低心率的同时,可延长舒张期时间,改善冠脉灌注;另一方面可增加每搏输出量,且无负性肌力、负性传导作用。对于合并有心衰的心肌缺血患者,早期β受体阻滞剂和伊伐布雷定联合治疗,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心率,改善心功能。此外,多项研究提示,血压较低可导致不良预后。根据年欧洲高血压指南,对于合并高血压的HFrEF患者,血压不宜低于/70mmHg[19]。从此病例中可见,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患者血压无明显影响。

综上所述,β受体阻滞剂与伊伐布雷定是心衰优化管理中的“好搭档”。β受体阻滞剂是易损期心率管理的基础选择,但应用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心功能、血压、合并疾病等临床情况。联合伊伐布雷定可有效控制心率,改善心功能,改善心脏重构,而不影响血压,且有助于上调β受体阻滞剂剂量,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易损期。(作者:医院董吁钢教授)

参考文献

1.EurJHeartFail,,21(11):-.

2.JCardFail.;23(12):-.

3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.;46(10):-.

4.NatRevCardiol.;12(4):-9.

5.MedJAust.,18;(11)-.

6.Circulation.;:e-e.

7.EurJHeartFail.;17(6):-58.

8.JAmCollCardiol.,15;74(15)-.

9.

分享 转发
TOP
2#
皮肤白癜风专家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ufang/171218/5941903.html
心衰出院前和易损期是优化治疗的关键时机

流行病学研究显示:目前我国心衰患病率达1.3%,即大约有万心衰患者[1],其中缺血性心衰的比例超过50%[2]。“易损期”是指心衰出院后的2~3个月内,口服药逐渐优化剂量的阶段,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可分别高达15%和30%[3-4]。这一时期,许多患者血液动力学和临床状态尚不稳定,可伴有静息心率增快、血压偏低等,若管理不善,易出现症状加重,甚至恶化为急性心衰。58%的患者在出院前心功能NYHAⅢ-Ⅳ级,心衰症状控制不佳[5]。因此国内外心衰指南均强调出院前和易损期心衰管理,包括优化出院前后的口服药物治疗,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加强监测和随访等,以改善易损期心衰症状与预后[3,6-8]。

易损期心衰患者的治疗困境01基于“金三角”的心衰治疗对预后的改善依然不足

临床数据显示,即使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RAAS抑制剂的心衰患者中,1年死亡率仍超过20%[9]。在严格使用“金三角”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中,缺血性心衰的年均心血管死亡率仍高达8.1%[10]。因此,为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,降低再住院率与死亡率,仍需优化心衰,尤其是心衰易损期的管理策略[5]。

02易损期心率管理依然不佳

既往多项研究已经证明[11-12]控制心率对优化心衰易损期与长期管理的临床价值。通过降低心率既能够缓解心衰症状,也能改善临床预后[21-23](图1)。中国心衰指南推荐:心衰患者心率控制目标为60次/分左右。对于合并LVEF下降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,根据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指南,可将心率控制在55~60次/分[3,20]。

图1持续心率升高促进症状恶化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机制

由于易损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并不充分[13],心衰患者出院及门诊心率控制均不理想。China-HF研究显示[2],我国心衰患者出院平均心率为83次/分,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70%,平均剂量不到目标剂量的20%。QUALIFY研究显示[14],我国心衰患者门诊平均心率为78次/分,也控制不佳。

03β受体阻滞剂在易损期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

β受体阻滞剂在易损期临床应用不足,与其药理学作用特点,患者血压、心功能、合并疾病、不良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。中国心衰指南指出[15],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生物学效应需持续用药2~3个月才逐渐产生,初始用药主要产生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心肌收缩力,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。SHIFT研究显示[16]:我国心衰患者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原因为低血压或头晕(41.3%),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(30.4%)、心功能不耐受(15.2%);β受体阻滞剂未达靶剂量的原因为乏力(45.8%)、低血压或头晕(47.5%)、心功能不耐受(14.1%)。

从易损期开始,伊伐布雷定是β受体阻滞剂的“好搭档”01伊伐布雷定显著改善易损期心衰症状,提高LVEF,降低再住院率。

伊伐布雷定为特异性的窦房结If通道抑制剂。OPTIMIZE研究显示[11],心衰患者出院前联合伊伐布雷定,治疗1个月,可显著降低心衰失代偿症状与住院的发生率(1.53%vs8.57%P=0.);并显著提高LVEF(5%vs0%P=0.)。

BEAUTIFUL研究超声亚组分析[17]纳入例缺血性心衰患者,与常规治疗(包括β受体阻滞剂)+安慰剂组相比,常规治疗+伊伐布雷定治疗12个月,显著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,提高左室射血分数。(图2)。

图2伊伐布雷定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衰患者左室重构与左室射血分数

02

伊伐布雷定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具有协同互补作用,有助于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上调。

研究发现,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可以在降低心率的同时,增加每搏输出量,最大增幅可达51%,在应用早期即可改善心功能,从而也能够使患者更好的耐受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上调[18]。

在真实世界中,伊伐布雷定对于缺血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如何呢?医院的一例病例很有代表性。

病例作者:医院陈海敏

病例简介:一例45岁的男性患者,因反复活动后胸痛、气促1年余,加重1月余入院,诊断为:冠心病,三支病变(缺血性心肌病、心功能NYHAIII级)、2型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。

治疗过程:

患者入院时心率(76次/分)、血压偏低(98/65mmHg),入院后使用比索洛尔及伊伐布雷定2.5mgbid等治疗;患者因费用问题无法接受外科手术,故行PCI,于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,出院时心率为65次/分,出院带药为比索洛尔及伊伐布雷定5mgbid等。

出院1个月后随访,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(NYHAⅡ级),心率降为56次/分、血压/67mmHg,左室射血分数(LVEF)由入院时28%提升至32%。患者3个月后入院行第二次PCI术,于右冠植入2枚支架,术后1年复查,LVEF提升至54%。(图3)

图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LVEF随治疗时间而改善

病例点评:此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住院时心功能差、心脏明显扩大、心率增快而血压偏低。入院后即开始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。一方面伊伐布雷定在降低心率的同时,可延长舒张期时间,改善冠脉灌注;另一方面可增加每搏输出量,且无负性肌力、负性传导作用。对于合并有心衰的心肌缺血患者,早期β受体阻滞剂和伊伐布雷定联合治疗,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心率,改善心功能。此外,多项研究提示,血压较低可导致不良预后。根据年欧洲高血压指南,对于合并高血压的HFrEF患者,血压不宜低于/70mmHg[19]。从此病例中可见,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对患者血压无明显影响。

综上所述,β受体阻滞剂与伊伐布雷定是心衰优化管理中的“好搭档”。β受体阻滞剂是易损期心率管理的基础选择,但应用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心功能、血压、合并疾病等临床情况。联合伊伐布雷定可有效控制心率,改善心功能,改善心脏重构,而不影响血压,且有助于上调β受体阻滞剂剂量,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易损期。(作者:医院董吁钢教授)

参考文献

1.EurJHeartFail,,21(11):-.

2.JCardFail.;23(12):-.

3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.;46(10):-.

4.NatRevCardiol.;12(4):-9.

5.MedJAust.,18;(11)-.

6.Circulation.;:e-e.

7.EurJHeartFail.;17(6):-58.

8.JAmCollCardiol.,15;74(15)-.

9.
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