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困扰了我5年的面部抽搐终于治好了,以前都不好意思笑,一紧张眼周、嘴就抽,时间长了两个眼睛都不一样大了,一周前,姜海涛教授给我做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,抽搐症状没有了,终于可以放心的出门了。”榆林58岁的张女士讲述。
张女士在5年前出现左眼周阵发性不自主抽搐,为了控制病情,吃药、针灸后抽搐会稍微缓解,停药后症状就会再次出现,逐渐药物治疗效果也变差了。年、年曾先后两次进行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,每次也仅仅能缓解3个月,随后又会复发。两年前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,结果显示桥小脑角池段均有面神经接触,左侧比较显著,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机会,由于过度担心手术风险,一直拖延手术治疗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病情加重,多次咨询姜海涛手术问题,以及考察曾手术治疗的病友,纠结的她终于下定决心入院手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,一周前,术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。
姜海涛教授介绍: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,在解除责任血管压迫的同时,尽可能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。我们在手术技术为前提的“三重保险”,即术前影像学检查、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,一路为患者保驾护航。
无需过度担心风险,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需手术!
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愈面肌痉挛唯一办法,但是手术风险及有效率是患者比较关心的问题。显微血管减压术就是将压迫面肌痉挛的“责任血管”分离并减压的一种手术方式,术中分离、牵拉可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。
在颅神经疾病诊疗技术发展的今天,面肌痉挛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,关于手术风险,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,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,常见的有术前相关各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。颅神经显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,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,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。
术中电生理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快速找到血管,并充分进行减压。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,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,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、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。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到2%。
总之,大家应该正确认识手术风险等问题,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,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,在有颅神经医院,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,因此选择经验丰富的专家实施手术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