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巴中日报
老年朋友
健康无价请为自己安排一次体检
图:老人咨询体检事项。
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建*文/图
随着冬季来临,气温降低,天气干燥,呼吸道疾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胃病等各种慢性疾病也就慢慢“缠”上了老年人。除了必要的防寒保暖外,老年人适时的进行健康体检,做到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,有利于消除疾病隐患,保护老年人健康。
健康体检对老年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健康管理工作。那么,老年人体检都有哪些项目?参加体检又有哪些好处?应该注意些什么?记者就此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治医师蒋华。
警惕
“冬季病”容易盯上老年人
建议老年人冬季体检心电图、脑电图、肺功能、胸片等
蒋华介绍,冬季寒冷干燥,老年人抵抗能力差,很容易引发慢性疾病的发生,比如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、胃病等疾病。
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,每年的12月份到来年1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。有研究显示,气温每降低1℃,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将会增加2%。当温度降低时,血管收缩,造成血管阻力加大及血压上升,心脏负担加重。同时,冬季天气干燥,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,血液黏稠度增加,更容易形成血栓,因此,脑卒中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。“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,应重视心电图、脑电图的检查,以了解心肌供血、心律失常情况。必要时还应进行心脏彩色B超、颈动脉B超,检查血管是否发生病变。”蒋华提醒。
冬季寒冷干燥,呼吸道处于干燥状态,加上雾霾等环境污染在冬季更严重,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也会随之降低,所以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较为多发。尤其老年人较年轻人多发。“除了吸烟、空气污染、职业相关粉尘等,气候原因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。”蒋华说,入冬时体检,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肺功能及胸片检查。
“胃病也是冬季老年人易发的主要疾病。”蒋华说,气温降低,胃受冷空气的影响,胃酸分泌增多,容易使慢性胃炎、胃溃疡患者病情加重;加之,冬季食物偏油腻,刺激胃黏膜,加重胃的负担,从而出现胃胀、胃痛等症状。
另外,在寒冷天气的刺激下,肌肉受到低温的影响,肌肉容易发生强直性收缩,关节内滑液的黏度增加,从而增大关节阻力,导致关节疼痛。同时老年人容易出现钙质流失,骨质疏松症也会引起骨关节的疾病。
对此,蒋华提醒广大市民要从生活细节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注意劳逸结合,不过度紧张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注意饮食,少食盐,不吸烟,不酗酒,不吃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,还要防止身体过于肥胖。
走访
老年人体检人数呈上升趋势
通过体检,及早发现致病因子,便于早发现、早治疗
“以前是年轻人来参加体检的多,现在老年人也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了。”在蒋华接触的体检对象中,老年人来参加体检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。
在蒋华的印象里,以前,只要一说起体检,很多市民都觉得那花的是“冤枉钱”:“没病没痛的,体检干啥?”殊不知,一旦有紧急情况需要入院时,往往病情都发展得比较严重了。
除了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一年一度的体检外,很多人也自愿掏钱做起了体检。医院健康体检中心,记者遇到了一位今年满80岁的大爷李涛(化名),他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做体检。“我有些高血压,有些轻微的白内障,通过体检,可以让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,懂得了平时在生活习惯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。”李大爷说。
“疫情形势的严峻复杂,让大家更重视身体健康了,早检查、早预防没有坏处。”王云(化名)今年72岁,刚好也来体检,她的一席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。在随后记医院中,也看到了老年人排队参加体检的身影。
“现在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追求,健康意识也越来越高。”蒋华说,通过体检,可以充分了解受检者的健康状况,及早发现人体潜在的致病因子、早期病灶或功能异常等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、享健康。
提醒
定期体检不可或缺
慢性病人更应该定期体检
人上了年纪,身体各项健康指标也会随之下降,所以必须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,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。必要的健康体检,可以提早发现问题,也能够及时诊断、治疗,将潜在疾病消灭在萌芽期,做到“有的放矢”。
在蒋华接触的受检人员中,一些人对常见的体检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。“认为体检就是‘例行公事’,不重视体检结果,没有正确的认识,对数据异常也往往不当回事。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,长期服用药物,疾病得到有效控制,因而经常忽略体检和复诊,其实慢性病人群更应该定期体检。还有的人一次体检正常后,好几年都不去检查,这些都是不可取的。”
蒋华说,体检是对一个人身体状况的长期“跟踪”,人的健康是受年龄、精神、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,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。“所以,平时一定要从生活细节中注重健康习惯的养成,在体检时一定不能忽视血压、身高、体重、血尿常规、心电图、肝肾功能、血糖血脂、腹部B超等检查。比如超重就是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危因素,若体重指数偏高,医生会给出相应的饮食、运动建议,此时需要遵照医嘱进行相应的疾病预防措施。
医生“开方”
“冬季病”如何“对症下药”
蒋华介绍,冬天早晚温差较大,老年人的血压也会起伏不定,即使是心脑血管没有明显毛病的老人,早起过早时,较低的气温也会刺激交感神经,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。对于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,这更是诱发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因素。
另外,要注意防寒保暖,每日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,少食油腻,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,多喝白开水以防止血液黏稠。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,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气温较高时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,打打拳、散散步,以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和高血压的老人,最好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、降压药等急救药物,并将家庭住址、亲友电话和个人基本病情制作成卡片随身携带,以便出现意外时能得到及时救助。”蒋华提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