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肌强直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为什么我的药效不如以前了呢来自资深帕 [复制链接]

1#
福建白癜风医院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jzkbdfyy/140721/4429412.html

“为什么我的药效不如以前了呢?”

“是不是耐药了?为啥我越吃越差?”

“我可不可以不吃药?”

相信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。

首先,我们来看看“为什么我的药效不如以前了呢?”

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药物治疗的“蜜月期”。这一概念说的是,#帕金森病#发病机制是大脑黑质区域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减少,导致静止性震颤、肌强直、动作迟缓和行走困难等症状。左旋多巴类药物可提高脑部多巴胺的递质水平,是治疗它的核心药物,初始药效最好的时间段就是药物的“蜜月期”。可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使用上几年后(通常是3~5年,个体化比较明显),帕金森病患者会发现在下一次预定剂量的抗帕金森药物服用之前,出现可预测的一种或多种帕金森病征兆或症状。即指患者会感觉药效不如从前,服药后起效时间延长,药效维持时间缩短,在下一次服药时间到来前就会出现肢体震颤,乏力,走路困难,活动迟缓心烦,情绪低落,大汗等症状,再次服药并起效后上述症状可以消失,医学上称为“剂末现象”,它是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——“运动波动”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之一。

剂末现象最早可以在左旋多巴治疗后7个月出现,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,病程4~6年发生率为40.8%,9~15年后69.6%,另外病情越重,发生率越高。

以上所描述的是典型的“剂末现象”,呈wearing-off的波动,患者的症状一日之内会出现正旋曲线样的波动,患者能感觉到药效到来的“高潮期”,也能感受到药效减退的“退潮期”。心情也会随之变化。但实际上在出现这样典型的剂末现象之前,仔细询问患者,可能已经出现一些早期有意义的改变,比如下午的整体状态不如上午,延长一下服药时间身体会有感觉,早上刚起床感觉比较僵硬,药量没变但是整体药效不如前。之后患者会出现规律性的剂末现象,但随着病程的延长,患者可能感受到服药后起效时间延长;每一次药物的效果不一样;还会出现不起效的感觉,吃不吃药身体都一样僵硬;甚至有些患者吃了药后短时间内症状更差;又或者在药效好的时间里,突然变差,表现为不可预测的快速转变。

“是不是耐药了?为啥我越吃越差?”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?

1.疾病相关突触前机制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(dopamine,DA)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,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。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,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、年龄老化、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。截至到目前,所有的治疗手段达不到根治的效果,患者患病后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病程,改善临床症状,减轻致残的程度。最终病情还是会往下坡路走。疾病导致生理状态下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多巴胺释放率增加,重新摄取能力受损,丢失率和丢失速度增加,外源口服补充的左旋多巴药物就出现药效时程缩短。

2.短时程的药物因素突触后机制长期服用短效的左旋多巴制剂,会给突触后膜的受体带来多巴胺脉冲样刺激,长期以往会改变该受体水平和功能异常。

那“我可不可以不吃药?”呢?出现这样的现象怎么办?

不吃药,当然是不可取的,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帕金森病早诊断,早治疗,争取疾病修饰的时机,对于长期的良好预后至关重要。

处理办法:

1.首先要和医生充分地沟通,具体一天中哪一个时间段感觉不好?服药后多长时间能起效,药物维持比较好的状态能有多长时间?剂末状态时自己感觉如何?

2.现有药物剂量的增加意思是不改变患者服药的种类,在现用的药物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剂量上的调整。但要注意单次药物剂量的增加带来的副作用。

3.增加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,选用的药物一定要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的安全性,合理性。一般来讲,有经验的运动障碍疾病的医生会根据患者最困扰的,影响生活质量最明显的症状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药物选择。比如冻结步态最好选用复方左旋多巴,MAO-B抑制剂,合并抑郁状态可以选用DA受体激动剂,等等。

4.调药靠神经科大夫医生的技巧,患者的配合,两者之间的充分沟通显得很重要,每一个帕金森病患者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处方也将是“私人定制”。

如果喜欢我的作品,记得点赞、加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