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肌强直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帕金森预警信号这五种症状表现要格外注意
TUhjnbcbe - 2022/3/12 15:01:00
北京白癜风怎样治疗 http://m.39.net/pf/a_4573539.html

帕金森病

一、概念

帕金森病(Parkinsondisease,PD)又称震颤麻痹,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,以静止性震颤、运动减少、肌强直和体外不稳为临床特征,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(DA)能神经元变性和路

易小体形成。

二、病因病机

本病的病因未明,发病机制复杂。目前认为PD非单因素引起,应为多因素共同参与所致,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:1、年龄老化本病多见于老年人,60岁以上人口的患病率高达1%,而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,年龄老化可能与发病有关。2、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长期接触杀虫剂、除草剂或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。3、遗传因素本病在--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,有报道10%左右的PD病人有家族史,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、脑炎、外伤、中*、基底核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等所产生的震颤、强直等症状,称为帕金森综合症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、脑炎、外伤、中*、基底核附近肿瘤以及吩噻嗪类药物等所产生的震颤、强直等症状,称为帕金森综合症。

三、临床表现

1、发病情况常为60岁以后发病,男性稍多,起病缓慢,进行性发展。首发症状多为震颤(60%-70%),其次为步行障碍(12%)、

肌强直(10%)和运动迟缓(10%)。

2.临床症状与体征

(1)静止性震颤:多从一侧上肢开始,呈现有规律的拇指对掌和手指屈曲的不自主震颤,类似“搓丸”样动作。具有静止时明显震颤,运动时减轻,入睡后消失等特征,故称为“静止性震颤”;随病情进展,震颤可逐步涉及下颌、唇、面和四肢。少数病人无震颤、尤

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。

(2)肌强直:多从一侧的上肢或下肢近端开始,逐渐蔓延至远端、对侧和全身的肌肉。呈折刀样肌强直、铅管样肌强直、齿轮样肌

强直。

(3)运动迟缓:病人随意动作减少、减慢。多表现为开始的动作空难和缓慢,如行走时启动和终止时均有困难、面具脸、写字过小

症。

(4)姿势步态异常:早期走路拖步,迈步时身体前倾,行走时步距缩短,颈肌、躯干肌强直而使病人站立时呈特殊屈曲体姿,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的联合动作减少或消失;晚期由坐位、卧位起立困难,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,不能动弹,称为“冻结”现象:有时迈步后碎.步、往前冲,越走越快,不能立刻停步,称为“慌张步态”。(5)其他:常见为自主神经症状,如便秘、出汗异常、流涎、性功能减退和脂溢性皮炎(脂颜)等。约半数病人伴有抑郁或睡眠障碍。约15%-30%的病例在疾病晚期出现智能障碍。帕金森主要以肢体不自主震颤为其主要特征,从中医角度考虑,属于颤证的范畴,其病位在筋脉,涉及的脏腑有肝,肾,脾等。由于阴血亏虚,不能濡养筋脉,或者痰浊,瘀血阻滞经脉,气血运行不畅,或者热盛伤风,扰动筋脉,而导致肢体拘急,颤动。临床主要分为风阳内动,痰热风动,气血亏虚,髓海不足,阳气虚衰等证型,具体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。

治疗

“五龙震颤汤剂”针对帕金森的治疗是采用中草药。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证型的不同进行辩证处理。一般运用五脏学说,阴阳学说采用八纲辨证达到平肝熄风、舒经通络,益髓填脑的作用。这样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症状的解除和病机的调节。通过补、通、消、荣的方法使得患者在恢复气血精元的基础上,症状得到一个良好的控制和改善。在治疗帕金森疾病的过程中,针对不同的病症阶段分3步进行治疗。

药物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:

第一步主要是镇肝息风,平复异动的肝阳,缓解主诉症状。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。第二步补肾养精养血滋阴,消除症状形成的基础,治病求因。从本源入手,巩固疗效。第三步调节脏腑、平衡阴阳,古语言“阴平阳秘、精神乃治”“正气存内、邪不可干”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健运,正气的培固,情志的调摄,缓解症状的进展。因为治疗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调理治疗,具体还是需要医生给予相应的诊察,设定相应的治疗方案!北京泽元堂中医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帕金森预警信号这五种症状表现要格外注意